文学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文化 > 文学作品

感恩征文一等奖获奖作品

发布时间:2017-03-10 10:54:30

 

答案在风中飘荡

高二六班 王宝艳

我们微渺的脚印,在沙漠上转瞬消失,但我们确实行走过。

                                                       ——题记。

一场比赛,要用多少汗水和努力才能完成:一个发明,要以多少次尝试才能成功:一个方案要用多少次策划和推翻才能成立……这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努力过后才能得到应有的答案。

马云,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一提起他,大脑浮现的总会是“首富”“能人”“精干”等关键词,可大家可曾知道,在十几年前的他,还是一个出现在电视采访中的路人甲,还是一个参加过三次高考没能上过一流大学的人,那时候的他和普通人一样,没有腰缠万贯的财富,没有远近闻名的名气,他只是一个个头不高外表微陋的普通人,可为什么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他这个相貌平平的路人甲却好似变了一副模样,成为了万世瞩目于一身的“首富马董”?十几年前,马云和自己的朋友挤在一间不足十平米的装有几台电子设备的屋子里创业,那时候,我国电子行业算是冷门,对于这个行业是不被当时看好的,创业也更是难上加难。

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两千元,遭到一致讥讽。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当时网上还没有关于中国的资料,于是马云通过翻译社,将中国资料搬上互联网。没想到三小时内,竟收到了四件邮件,敏感的马云认识到,互联网将改变世界!

随后几年,马云全心全意投入到了电子创业上来,尽管中间有过风风雨雨,而定下决心的他却从未想过要放弃自己最初的目标。1995年“阿里巴巴集团”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当时国内正是互联网热潮涌动的时刻,但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公众注意力始终放在门户网站上。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在中国是一个逆袭而为的举动,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互联网模式。

目前阿里巴巴已拥有十亿人民币的的现金在手,已经可以和国内任何一家门户网站并驾齐驱了。

2005年经济人物评选主持人曾问马云“阿里巴巴网站成功是否因为软银2000万美金的注入,你是否一直就想从事IT业?”马云说:“当时从学校辞职时,我就想拿出10年的时间来做一件事,不管是做什么。”马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可谓是来之不易,可能花费了别人的几倍心血,所以马云能有今天伟大的成就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即使山道多么陡峭,我也要不停地攀登:即使累倒在半山腰,到达不了顶峰,总要比在山脚下看的更远:即使土壤多么贫瘠,也要播下种子,并且用心血和汗水去浇灌,相信不会一无所获。走在没有灯光的成功道路上,摸索着辨认那紧闭的命运之门,当你举起手来将他敲响时才会发现:答案是你锁着的,钥匙也在你的手中。

  

心存于慈,善于行动

高二三班 郑婉清
  心冷的时候,你会觉得每个季节都凉,星星仿佛是冰做的光,其实大地并非那么寒冷,只要心存善念,即使是在冬天,阳光也依旧灿烂!
  有一位花甲老爷爷,他的名字叫吴锦泉,可能有一些人不知道他,他是二零一五年感动中国的一位获奖者。他很伟大,伟大到他用一己之力就帮助了很多人;他又很普通,普通到他只是一个磨刀的,而且要磨一辈子的刀。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用他自己的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心存于慈、善于行动。
  不论是汶川地震还是其他,只要是需要帮助的事情,他都毫不吝啬、义无反顾。可他一个磨了一辈子刀的老人能有多少积蓄呢?他磨一把刀只要四元钱,但他每一次献爱心都不低于千元,前前后后共十几次,这背后是磨了多少把刀啊。人们只看到他把钱投进捐款箱时的笑脸,又有几个人懂得那笑容背后是他已有些弯曲的腰杆;人们只看见他受众人称赞时的风光,又有几个人懂得那风光的背后是他满手的老茧。但他从未悔过,他乐在其中,他认为帮助别人比自己吃饱穿暖更快乐。
  他不但帮助别人,还对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哪怕是在他磨完刀后多给他一元钱的人他也铭记于心。他也没有把那些钱占为己用,而是原封不动的捐献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这也使得那些帮助他的人间接的为慈善事业献出了一份力。他曾经说过“活到老磨刀到老”,拥有这样气魄的人,我相信他也会“活到老捐到老”。
  感动中国当时是这么评价他的: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爱心是鲜荷上的一滴露珠,在月光下晶莹地闪着迷人的光芒。那时,站在领奖台上的吴锦泉老人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夺目。他散发着爱心的光芒,那是闪亮的,他是不悔的,他那种由内而外的骄傲是旁人无法媲美的。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可能并不富有,但只要心存于慈、善于行动,他们也可以大放异彩,用自己的行动去谱写最美的篇章。
  夕阳的迷雾搂抱着眷恋,我背负着那捆叫做爱心的柴火,消失在那扇叫做慈善的门后。那捆爱心的柴火静静地躺在地上,等我们去抽取沿途拾来的枝枝叶叶,在夕阳的指尖静静等待。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2015级11班   刘春

    2016迎来新的一年,回望2015又有太多的感动。大到感天动地,小到不足挂齿。但是这些足以让我铭记于心,与以往一样我又观看了《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样带给了我一样的感触,让我记住了这些人、这些事,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是与老师和同学看的,以往都是我一个人看的,这次我又是泪流满面。

    奉献,可能对好多人来说是一个值得费解词语。有些人疑问到底付出多少才是奉献,太少不足挂齿,太多又不舍得拿出来,所以现在社会上几乎看不到太多的舍己为人。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这是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他的颁奖词。我觉得这些言语绝不是溢美之词,作为一个高龄老人每月收入几百,按说他应该得到国家的补贴,可是他却将自己的微薄收入用来捐助灾区人民,这就是他的奉献,舍己为人。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一个靠磨剪刀为生的老人,磨一次三块钱,一天也就能磨十来个吧,这些钱也许对我们来说不算多,但是这些钱他需要磨多少把剪刀,莫多少天多少月,你们可以算算。

  我了解过他的生活状况,让我惊叹不已。他是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已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充裕,老两口还住在破旧的瓦房里,但他们关心社会,曾经为村里修桥补路,去过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补助那些需要的人。奉献并不是做的多模惊天动地,而是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真心。

  还有一位让我倾佩的,54岁的郎平,在她辉煌的体育人生中又一次实现了对自我的巅峰超越。

  在运动员生涯创造无数辉煌的郎平,又在率领中国女子排球队的姑娘们重夺阔别12年的冠军,她从人生的一个高峰迈向另一座高峰,这是人生角色的一次华丽的转变。她也像姚明、邓亚萍、李宁等体育明星一样,开创新的人生征程,书写人生另一段传奇。

  郎平场上是严师,场下是慈母。训练时,在郎平的言传身教下,谁也不会偷懒,大家都想方设法去学习去提高。到了场下,队员们则成了郎平口中的“孩子们”,就连“饭前洗手,病从口入”这样的小事她都会叮嘱队员们。她是光芒万丈的中国女排的核心人物;她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她就是有“铁榔头”之称的郎平。如果说“铁榔头”的一锤定音是力者果敢的展现,那么作为教练的郎平则更多体现的是智者的谋略。力者与智者的完美结合,郎平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排坛的传奇。

    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这就是感动中国的力量,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2015年度《感动中国》观后感

高二一班   马景鑫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追逐很多,可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剪刀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他们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是谁得到了如此高尚的赞美?是谁依靠着老手艺,风雨无阻的踏着自行车,使出浑身解数挣着一枚枚硬币,却又把唯一的收入捐献出去了?从这一夜开始,他的名字响彻中国,他给我们的温暖,犹如沙漠里的清泉,滋润着绿州,从这一开始,我记住了他的名字:吴锦泉。

    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陆续为个灾区捐款。他所做的事情,中国千千万万的人也在做,那为什么他成为了感动中国的人物,而不是别人哪?

    他在做好事,牺牲美好的生活,过着辛苦的日子,甚至在用生命奉献,仅靠磨刀挣钱在没有其他收入,一个动作重复上万千次,挣得一枚枚沉甸甸的硬币,那硬币上,凝结着数不清的汗水,老人勤俭节约,省吃俭用,却在听到一条条灾难的消息后,毫不犹豫的捐献了出去,即使过的在艰苦,只要听到有灾区,便立马捐款,他所捐出的钱,可以说是他的全部家当。这样的人,有多少人能做到像他一样?

    她只是一个普通村子的普通村民,却做着不普通的事。从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他累计捐款37000多元,这的数字,对于仅以磨刀为生的他,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它需要磨多少把剪刀,留多少滴汗,才能凑齐这么多钱!

    “高节卓不群”,吴锦泉,这样的人物,不负“感动中国”之名。我们为他落泪,为他的勤劳善良,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鼓掌。他,为中国树立了一个榜样。

    可能我们也曾为建设灾区出过一份微薄之力,但绝对做不到像吴锦泉老人那样的无私,我们的善心,建立在相处一份力,不影响家庭支出的条件下,这样也没有错,只是我们不伟大。我们学不来他牺牲一切的精神,却可以学习他劳动者,奉献着,并快乐着的心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人做奉献。吴锦泉老人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人,甚至他自己也可能身在国家扶贫的行列里,却仍不吝于做好事,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做到?

    老人说:“我这辈子就是要做好事,等到别人做的比我好了,不困难了,我就不捐了!”这不只是一个老人的愿望,而不是仅靠几个人的付出。《感动中国》只能选出几位代表,还有更多的感动中国的人在默默无闻的付出。我们都应该奉献自己的力量,为了中国这个共同的家园。

 


高洁卓不群  化作光明烛

高二三班董茜雅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 叫感动。

  有一种力量,不需要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题记。

在《感动中国》中,随着屏幕中闪耀的一帧帧画面,观众的双目渐渐泛红,纸巾出现在眼前的次数越来越多,我的心情也在这不知不觉中被左右。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吴锦泉的出现就不禁让我眼眶泛红,“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靠磨刀为生。在泥石流灾害中,地震等重大灾害发生后,先后捐出的钱累计三万七千多元。一个磨刀老人,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去福利院看望孤儿,为村里修桥补路,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的捐献出来。我还记得吴锦泉老人很自豪地说:“是啊,捐钱的时候,我老伴儿还很支持我,陪我一起捐呢。”是啊,用汗水和三百多道磨刀工序换来的一摞摞硬币,那场面如何不震撼人心!其实,老人的许多话中都透露着感激“以前磨刀啊,只要一块钱,现在涨到四块钱了,还有很多人找我磨刀嘞。上次有两个小伙子磨完刀直接给了我五块钱不让我找……”“高洁卓不群”这几个字在我心里除了吴锦泉老人也没有几个人能与之相匹配了。

   “莫爸爸,生日快乐”“莫爸爸……”当这些孩子一个个含泪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我是不理解的,一个已经去世的校长,为什么要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但是之后的一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莫振高的一生,是心系瑶山帮助贫困孩子走出大山的一生。他将“瑶山儿女走向世界”作为他的座右铭,三十多年里,莫振高用从四处筹集来的善款资助了近两万名学生圆了上学梦,因而被称为“化缘校长”。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并没有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而是用毕生的心血,用厚实的臂弯,为贫困学子的前途撑起了一片天。他用爱心与坚持成就了我们的学子,铸就了高尚师魂。“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里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物质的脱贫并不难,精神的脱贫越来越艰难。人穷志不穷,人穷心不穷,鸟儿无法振翅高飞,跌落天际却重新振翅。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路有多长

高二三班刘辰淑

在2016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里,我见到了一对熟悉又陌生的人——张宝艳、秦艳友夫妇。

我熟悉他们,因为在几年之前,他们的故事改编成了电视剧,剧组宣传过他们的故事,电视台采访过他们。我对他们陌生,因为我从未见到过他们的影像,只知道他们是一对有心人,创立了一个寻人网站,帮助走失的孩子寻找他们的父母。

他们曾经弄丢过自己的孩子,虽然最后找回来了,但是他们一直无法忘记失去孩子的痛苦。于是,他们决定帮助走失孩子的家庭,寻找他们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失去孩子的痛苦。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选择了网络作为基础,联系全国有爱心的人,寻找走失的孩子。为了这个网站,张宝艳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寻找走失孩子的队伍中去,一家人靠着秦艳友一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和以前的存款维持生活。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他们知道:孩子是一个家的希望,失去孩子的父母正在经受着巨大的痛苦。

我记得,采访中他们曾经说过:“忘不了那些家长的眼神。”我知道他们为什么忘不了,因为那些家长的眼神带着淡淡的绝望和痛苦,夹杂着自责与疲惫,但更多的是希望,希望自已的孩子能回到自己身边,希望一家人能够团聚。他们会跟随着镜头奔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自己孩子的张片后,打电话给自己。他们会在网络上待到很晚,因为他们总是觉得下一秒自己孩子的信息就会出现在网络上。可是就算是这样,也有许多孩子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回到父母身边。

可是就在这些父母焦急地寻找自己孩子的时候,一群没有道德和善心的败类利用这些父母急切的心理,打电话走失谎报孩子的信息,骗取所谓的“感谢费”。可是他们不知道,有的家庭为了寻找走失的孩子已经倾家荡产,可是为了得到孩子的信息还是会东拼西凑借钱凑出“感谢费”,他们不知道那些家长一次次奔波却发现一切仅仅是一个骗局时的绝望。

现在,张宝艳夫妇的网站拥有了15万人的志愿者团队,截止到2015年11月,他们已经帮助了1200个孩子回到自己父母的身边。张宝艳夫妇为宝贝的回家之路,点亮了一盏巨大的照明灯,告诉了宝贝们路在何方。15万志愿者就像路两旁的灯光,照亮宝贝的回家路。宝贝回家的路已经不再是一条充满黑暗、布满荆棘的路,而是一条充满了温暖和希望的路。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多个日夜奔忙,一千多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这是感动中国对他们的颁奖词,也是中国人民对他们的评价。“阳春布德泽”是他们的称号,也是他们行动的缩影。宝贝回家,用网把爱带回家。

回家之路有多长?很远,也很近。我相信,回家的路已经越来越近,直至宝贝一直待在父母身边,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