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临沂第三十九中学.公益
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从乡土案例到学科素养的课堂重构 ——尹孟丽老师《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市级公开课的创新实践

朱爱华、尹孟丽 发布时间:2025-06-05 09:26:00

5月28日,在临沂市高二地理教学研讨会上,临沂第三十九中学尹孟丽老师执教的《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探秘义堂镇的“腾飞之路”》公开课获得与会专家和教师的高度赞誉。公开课从义堂镇乡土案例到地理学科素养的课堂重构,不仅展现了尹老师个人深厚的专业功底,更凝聚了学校地理教研组集体教学智慧。

微信图片_20250605103543.jpg

一、深耕本土:从实地调研到课堂实践

在课程开发阶段,尹老师通过“双线并进”的方式开展教学准备:一方面系统梳理产业结构转型相关教学文献资料,构建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创新性地组织学生深入义堂镇千山木业和兰田智慧物流园开展实地考察。这种“走出去”的学习方式,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更通过沉浸式的调研体验,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具象化,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实现了从“纸上谈兵”到“躬行实践”教学范式的转变。

二、团队协作:从集体备课到精品呈现

在备课阶段,教研组组织多次磨课,围绕教学目标、案例选择、活动设计等展开深入讨论。组内老师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提出改进建议,这些多元视角如同棱镜折射的阳光,让原本单一的教学方案焕发出七彩光芒。“独行速,众行远”,在思维的碰撞中,尹老师不仅看到了教学设计的更多可能性,更深刻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正如她所说:“磨课,磨的是理念落地、研的是团队智慧、炼的是专业尊严,正是集体智慧让我的课得到了更多老师的认可!”

三、创新设计:由“树木”到“森林”

本节课尹老师采用“一境到底+项目式学习”模式,以义堂镇的发展变迁为真实情境主线,巧妙串联起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不同产业形态的演变过程。教学设计遵循“情境导入-知识建构-案例实证-规律提炼-实践迁移”的完整认知闭环,通过“忆往昔·农耕筑基—几经秋·工业兴镇—看今朝·智创腾飞”三个阶段的时间轴设计,构建了层次分明的研学内容体系。课堂中,尹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递进式问题链,如分析板材业区位优势、探讨制造业转型困境等,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将大区域发展规律拆解为身边小区域案例、再通过具体案例提炼升华区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跃迁。学生在分析“树木”的过程中看见“森林”,打破了传统课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不仅提升了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更在真实情境中培养了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四、专家评价:从教学示范到经验推广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节课教学目标精准、情境创设真实、学生主体突出、技术融合自然,为“大单元教学”与“实践育人”提供了优秀范例,是一节兼具学科深度与教学温度的优质公开课。专家建议后续从两个维度深化研究:一是进一步凝炼“情境导入-案例实证-规律提炼-实践迁移-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形成可推广的经验。二是在后续教学中继续挖掘本土资源,深化“地理实践力”培养,让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窗口。

微信图片_20250605104036.jpg

地理课堂作为“价值观”的塑造场域,应构建“科学理性-人文关怀-生态意识”三位一体的教学范式,引导学生以地理思维解读世界、以全球视野践行可持续发展。尹老师的课堂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